English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000-04-07 来源:光明日报 李岚清 我有话说

今年春节前,江泽民同志看了反映浙江省金华市一名中学生用榔头打死母亲及温州市两名中学生为勒索钱财将一同学乱刀砍死等多起事件的材料后,于2月1日晚连夜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开会,针对当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江泽民同志的谈话,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纷纷召开会议进行传达学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措施,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和贯彻落实谈话精神的热潮。江泽民同志的谈话,必将对更加广泛地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性,开创我国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谈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人民教育,花了很大精力,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和青少年的思想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指示,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江泽民同志的谈话,不是仅仅针对个别偶发事件的,而是在科学分析国际形势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地对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各方面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江泽民同志的谈话,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他强调,这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根本问题。这次谈话抓住了教育工作的根本,深刻指出了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明确的方向、目标、任务和要求,对于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应试教育的倾向比较突出,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重死记硬背、轻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重校内教育、轻社会教育的现象,特别是纪律和法制教育十分薄弱,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些地方由此产生了不少问题,有的后果还相当严重,应当引起我们深刻思考并很好地加以总结。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我理解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二是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尤其是对青少年学生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项工作不仅教育部门要做,宣传部门、政法部门以及其他部门都要做,全党、全社会都要来做。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的谈话,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这个谈话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来,全面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以此为契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系统,以及全社会各有关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学习讨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创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局面,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关心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国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结构不断优化,各级各类教育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质量也有明显提高。现在我国各类学校在校学习人数已达2.4亿,约占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取得显著的进展;国家不断扩大高等学校的招生人数,高中毕业生升入高等学校的比例逐年增加,去年增幅高达47%;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都有较大发展。学校的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尤其是去年,在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使馆的霸权主义野蛮行径的抗议活动中,在反对李登辉宣扬“两国论”、企图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广大青少年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他们的表现再次证明,这些年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是有成效的,这一代青年是值得信任的。与此同时,教育设施、教师待遇及住房等生活和工作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教师队伍比较稳定,热爱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的风气正在形成,总的形势是好的,成绩是主要的。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充分认识江泽民同志在谈话中指出的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

第一,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1年前,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在千年之交的历史时刻,江泽民同志又专门就教育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特别强调:“在我们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复杂环境里,坚持这样的教育方针是极为重要的。”重温邓小平同志的谆谆教诲,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谈话,我们深深感到责任重大。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推进全面素质教育,首先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是智育唯一,单纯追求升学率,还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方面的思想观念问题不解决好,整个教育工作就做不好,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有的同志口头上也讲素质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智育唯一、片面追求升学率那一套。有的地方给教育部门和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有的学校按学生考试情况给教师排队,按分数给学生排队并张榜公布,有的还根据排队情况施以奖惩,造成极大的“应试”压力,客观上没有给德育、体育、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留下空间和时间。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观念,在评价一个地方的教育工作时,首先要看它贯彻教育方针的情况,看它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成效。这种观念应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头脑里深深地扎下根来。

第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抓好全面素质教育

现在基础教育的教材,在内容上存在着偏多、偏深、偏旧的状况,对思想品德、创造思维和审美观念的培养体现不够;在教育方法上偏重于灌输,而疏于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忽视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上偏重于智育,而疏于德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锻炼和社会实践;在考核评价方面偏重于考察对知识的记忆,而疏于对知识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评价,等等。因此,要通过改革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评价内容和方法等措施,正确引导学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使青少年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我们不赞成“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和把应试作为教学唯一目的的“应试教育”,并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改革考试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使考试符合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已经在实施的小学取消百分制,积极推行“等级制加鼓励性评语”的评价制度;中学不得公开学生的分数,不得按分数排队等。考试要注意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要看到学生的个性、潜能和特长等方面存在差别,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强求一律的评价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还要解决考试过多、学科竞赛过多的问题等等。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大顽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必须下决心采取有效措施坚决纠正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的状况,在“减负”的同时,多留一些时间和空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品德的培养训练。当前,一些教师和家长担心如果不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减负”是减不下来的。“减负”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部门已经出台了初中招生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选拔性书面考试的规定,各地要认真执行。要进一步改进包括高考在内的各类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使其为推进素质教育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要加快课程、教材和教育方法的改革,真正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增效”,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减负”的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安排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科技等中小学生所喜爱的各种活动,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与管理,不能放任不管,把“减负”简单化。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绝不意味着不要勤奋学习,更不意味着可以降低教学质量,相反,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教育青少年好学上进,要通过教育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做到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让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

第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各类学校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把这些方面的教育列入教学大纲,安排必要的课时,并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要加强思想品德课程建设,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时时处处注重学生高尚思想和优良品德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学校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不同年龄段,采取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和方式,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到了一定年龄,要对他们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在高等学校,文科学生要学一些自然学科知识,理工科学生也要学一些人文学科知识。不管学什么学科,都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理论基础。

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使他们努力学习和掌握所学学科的实际应用技能,具有创造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学会正确做人和善于同别人合作共事,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学生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教会他们有效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学校应制订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进行安全教育和必要的生存训练。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尤其是城市的一些青少年,生活条件较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要创造必要的条件,让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受锻炼,增长才干。青年志愿者活动、“手拉手活动”、社区服务、城乡学校结对子,以及夏令营、军事训练、小民警、小交警、模拟法庭等活动,还有大学生利用假期科技扶贫和支教等活动,都应当更普遍地开展起来。这些活动在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方法上要讲究实效,防止形式主义。

要通过必要的课堂教学和社会活动,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纪律和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诚实笃信的好习惯、好作风,增强抵御各种歪风邪气的能力。对学生的违法行为,一定要依法严肃处理,千万不能姑息养奸。学校教育固然不能代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但学校教育要积极配合、引导、帮助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每一个学校都要成为无暴力、无酗酒、无毒品的地方,中小学还应成为无烟学校。所有学校都应成为汲取知识、追求真理的殿堂,成为具有良好纪律和充满好学上进之风的高尚场所。

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要靠广大教师。在教育方针政策已经确定,必要的外部条件具备之后,校长和教师便是办好教育的决定因素。我国有1000多万教师,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设者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江泽民同志在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不仅是对广大教师语重心长的叮嘱,同时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历代教育家所倡导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体现。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忠于职守,辛勤工作,默默耕耘,为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涌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成绩卓著、师德高尚、堪称楷模的优秀教师。实践证明,我国教师队伍总体上是好的,是值得党和人民信赖与尊敬的。现在有些地方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完全归咎于学校和教师,这是不客观和不应该的。存在这些问题,要说有责任,主要责任在我们领导。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教师队伍中也有相当一些人素质较低,无论在师德和教学水平上都不符合要求。有的教师公然在课堂上宣扬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违背党和国家政策的言论,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动辄讽刺、挖苦学生,歧视学习困难的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善于教育引导,而是在家长会上责怪或训斥学生家长,借家长的力量向学生施加压力;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不认真讲课,却热衷于有偿补课和家教;个别教师法制观念淡薄,比如因某学生成绩不好令班上同学轮流打他耳光,令全班学生集体下跪等等,到了目无法纪的地步。有一些校长只强调教师把书教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提上去,而忽视对教师的师德要求,对本校在师德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和制止。有的校长、教师甚至乱收费、吃回扣,贪污舞弊,违法乱纪,败坏了学校的风气,造成极坏的影响。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并不是普遍现象,但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很大危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建设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去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业。我们要坚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良好风尚的同时,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师德教育,在教育系统普遍进行一次师德、师风检查。要加强班主任工作,发挥班主任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要抓紧制定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法规体系,把好教师入口关,对不合格的要转岗分流,特别是师德不合格的必须尽快调整出教师队伍。中小学教师也可以从普通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录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强化教师培训工作。寒暑假期间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培训等行之有效的传统做法应当尽快恢复起来。要利用远程教育等现代科技手段加速对教师的培训,力争在2002年以前完成对全国中小学教师的新一轮培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严格规范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逐步完善教师竞争上岗的制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素质,更新充实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各级党政领导要继续为教师多办实事,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继续努力改善教师的待遇,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积极性。

第五,努力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结构调整

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呼唤着科技的大发展,更呼唤着教育的大发展。能否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宏大知识分子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适龄青年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只有10.5%左右,显然是不能适应需要的。因此,高等教育的规模还要扩大。在新的世纪,知识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无疑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但在任何时候、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只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需要不断提高罢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扩大受高等教育人员的比例,然而要做到人人上大学既不可能也不需要。社会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一些办得好的职业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形势很好,就反映了这种对人才多样化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青年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并非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成才的道路是多样化的,一张文凭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当代社会,真正需要看重的是素质、能力、业绩,不单单是文凭、学历。一个人不论是否有文凭,也不论在什么岗位,只要有报国之心、学习之志,德技俱馨,有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就一定可以成为优秀人才,为国家作出贡献。

当前,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件大事:一是坚持“两基”重中之重的方针不动摇。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今年如期实现“两基”目标。“十五”期间要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目前通过“普九”验收的地区,要切实抓好巩固提高工作。在初中入学人口高峰期,要根据“普九”目标,千方百计保证初中学龄人口的入学率和巩固率,降低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并注意提高质量。农村教育要强调地方适应性,突出地方特色,课程内容要贴近并服务于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贴近并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搞好“三教统筹”、“农科教相结合”。大中城市应对薄弱学校建设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工作力度。现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在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大对这些地区“两基”工作的扶持力度,推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大中城市的学校对上述地区学校的对口支援,包括派出教师、帮助更新教学设备、提供城市孩子使用过的教科书和当地教育及贫困青少年急需的用品。二是通过理顺高校管理体制和调整结构,实行后勤社会化,发展远程教育等措施,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提高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缓解高校升学竞争的压力,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三是进一步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有一定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应用型人才。架设职业学校通向普通高校的“立交桥”,使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四是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我国高中阶段人口的高峰期已经到来,要采取多种办学方式,发展普通高中教育,解决初中毕业生上高中难的问题。五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在学校接受的还只是基本教育,尽管这个基本教育十分重要,但毕竟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应该做到老、学到老。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现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学校教育更难以解决全部问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特别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等现代化手段,实施终身教育,使人才素质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要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搞好家庭教育,首先必须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家长进行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教育,使他们能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家长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忽视了全面健康的发展,或主观上要求孩子学得更好,而方法不对或不适当,都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家庭教育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地方举办家长学校并创造了成功经验。尤其是相当多的家长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和人才观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父母素质较差,存在重智轻德,方法失当、简单粗暴的倾向。还有的父母对孩子溺爱过度,娇宠过分,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望子成龙,但不能逼子成龙。要以身作则,用律己正己的思想行为来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多鼓励孩子,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学会循循善诱,对其缺点和不足要耐心加以劝导,讲究方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帮助家长克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封建糟粕的影响。家庭教育应当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孩子怎样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使家庭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各级党政领导都有责任关心和支持家庭教育,各级教育部门更要承担起指导和组织家庭教育的责任,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配合、热情帮助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采取具体措施,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教育活动,推动家庭教育健康发展,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家庭教育的良好风气。广大教师和各界专家要本着对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各种方式和途径,成为家庭素质教育的辅导者。如果全国三亿两千万个家庭,都能以素质教育为己任,我国的教育改革必将更加顺利地向前推进,教育事业必将更加蓬勃地发展。

四、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江泽民同志在谈话中强调指出:“我所以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就是说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的教育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与社会进步极不相称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丑恶现象。现在有些地方,街头书摊上渲染色情和暴力的书刊屡禁不止;影视节目中渲染暴力的作品太多;游戏光盘中也有大量不健康的东西;不少录像放映厅、歌舞厅、卡拉OK厅等场所进行着不健康的甚至淫秽的活动。而青少年宫、博物馆、科技馆这些本应大力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地方,却办起了家具展览、展销等等。青少年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容易盲目模仿,温州永嘉县桥头镇中学杀死同学的两名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就是看了暴力影视片而模仿其中的情节。据统计,在近年来的刑事作案人员中,14至25岁的青少年占60%以上,其中14至17岁的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加,青少年吸毒问题也有发展趋势,这不能不令人警醒和深思。

事实一再告诉我们,教育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方面都来关心和支持,与教育部门一道努力,齐抓共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是要大力宣传江泽民同志谈话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宣传力度。要更多地播放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广播影视节目,加快内容健康的国产动画片等影视作品的制作生产,多出版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书籍报刊精品,抓好青少年思想政治读物的出版、宣传、推荐和发行工作,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宣传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必要性。加强对中小学教学辅导读物的管理和规范,采取有效措施,整顿教辅图书的市场秩序,坚决制止向学生强行推销摊派教辅材料、报刊等加重学生课业和经济负担的行为。深入持久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强对电子游艺和音像产品的市场管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向中小学生推销、演示、提供宣传凶杀、暴力、恐怖、色情的电子游艺产品和软件产品。要加强国际互联网和国内网站的管理,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是要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综合素质,提供必要的条件。青少年宫、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场馆等,都要对中小学生参加活动给予支持,被改作其它营业性用途的要清理、整顿、清退。为青少年开展文化、艺术、科普、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上述设施严重不足的地方,各级政府要有计划地兴建。对教育系统管理的校外教育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活动场所、设施要进行检查,凡挤占、挪用、出租学校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体育、文娱、科技等场馆设施的,要限期腾退。有条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要定期向青少年学生开放,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向往科学的远大志向。

三是要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和体质提高。体育、卫生部门要尽快完善和实施学生健身强体的各项规划和有关标准。要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合理的饮食营养结构,掌握科学的生理卫生知识,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国务院决定拨专款在中小学生中试验实施“豆奶计划”,以促进青少年健康发育。

四是要加强对学校中党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的优势,密切联系青少年思想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阅历和社会生活知识。

五是要加强对学校内部和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要加强对学校建筑和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消除事故隐患,严厉打击危害学校正常秩序,侵害青少年学生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耐心做好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青少年的帮教工作,热心挽救失足青少年。

六是要全面推进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社会用人制度改革。要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风气。教育系统的许多同志反映,当前不少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在招收职工时,片面强调高学历,很多本来不需要较高层次学历的岗位,也都要求具有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的人员上岗。这种用人上片面的人才观和不合常理的做法,导致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愈演愈烈,是造成学生负担日益加重的原因之一,必须尽快加以纠正。劳动、人事部门要按照江泽民同志谈话的精神,进一步改革用人制度,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社会环境。无论哪个部门,都要考虑为改进和加强教育工作做贡献。

七是有关方面特别是教育系统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要把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作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更快、更多地拿出既有较强理论指导作用,又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五、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还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对照江泽民同志谈话的精神,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同志,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都应当深刻反思一下,在我们的头脑中,教育工作特别是青少年教育究竟摆在什么样的位置?我们究竟对教育状况了解多少?关心了多少?研究了几次?措施够不够?我们在抓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搞规划、上项目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否有利?我们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就是关心千家万户群众的利益,就是关心国家的未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同志要把青少年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优化社会育人环境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切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重视教育而不能忽视教育,更不能以牺牲教育、牺牲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代价来换取暂时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小平同志曾多次告诫我们,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同志这次谈话再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同时要切实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否则经济建设最终也搞不上去。”我们一定要以实际行动把小平同志的思想和江泽民同志的谈话精神贯彻落实好。

教育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各级党政领导都要关心教育事业发展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学校的制度。希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到学校去调研,去讲党课,作形势报告。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现在很多地方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没有做到。要关心教职工的生活,解决好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进一步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同时,还要把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摊派、乱办班,作为教育战线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落实“三讲”教育整改措施的重点,切实抓紧抓好,维护教育的形象。

优化社会育人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责无旁贷,要切实负起责任,统筹规划,协调新闻宣传、出版、文化、科技、公安政法、劳动人事等部门以及社会有关方面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要认真落实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点是必须做到也能够做到的。

科教兴国,重在落实。全国上下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围绕全面学习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重要谈话精神,开展一个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的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这是李岚清同志3月2日在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重要谈话报告会上的讲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